我的无人机成长日记

一、第一次上天就差点社死
开学第一天抱着崭新的精灵4冲到操场,结果手抖把航线飞成了贪吃蛇。监控屏里教学楼一会儿变形一会儿重影,连路过的保安大叔都问:“同学你在拍科幻片吗?”直到第3块电池耗尽,终于拍出能用的正射影像——放大看连篮球场掉漆的罚球线都清清楚楚,这可比卫星图刺激多了!
二、电脑跑数据时千万别嘚瑟
记得第一次处理倾斜摄影数据,熬夜导出模型后激动地发朋友圈。第二天就被老师发现地砖纹理全是马赛克——UV镜上的指纹印在每张照片右下角,活像给校园盖了三百个水印。重飞时学乖了,给摄像头戴“口罩”(偏振镜),旁向重叠拉到85%,结果生成的银杏树点云精细到能看清每片叶子的虫洞。
三、用炸机经验换来的飞行法则
• 永远比APP预估时间提前3分钟返航(有次贪多差点让无人机栖在路灯上)
• 起飞前默念“存储卡格式化了没?起落架螺丝拧紧没?禁飞区查了没?”(血的教训)
• 遇到图传卡顿时先深呼吸(原地悬停比乱打杆安全100倍)
现在给保护区做病虫害监测时,常想起当初在操场画鬼符的日子。上周用M300拍的松林三维模型被导师夸“够发篇二区论文”,其实只有我知道,模型背后藏着23G被淘汰的废片和4次差点放弃的深夜。